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境内面积2/3都是沙漠、戈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受益于黑河滋养,临泽人发展起大面积灌溉农业。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临泽一方面出台奖补政策回收旧地膜,鼓励使用有机肥;另一方面引进技术,实现了秸秆、尾菜、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饲料化、菌料化、肥料化、燃料化”。
从吃过早饭到后晌,安玉芬就没闲过。过磅、计数、算账、发放薄膜,每个环节她都一丝不苟。
这里是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蓼泉镇地膜回收站。“过去,地膜用完了没人管,一起风刮得到处都是。现在,旧地膜必须回收,还能兑换新地膜,老百姓种地投入少了,环境也变美了!”安玉芬说。她是回收站“站长”,干一天有100元补助,一年中有5个月在这里工作,“春耕前、秋收后是旺季”。
“这些地膜水分太多了!先别急着往筐里装,回去晒晒再来。”看到地膜滴水,安玉芬连忙劝阻几位正在卸车的妇女。“这是露水,可不是故意洒的,不信你检查下。”一位大嫂连忙解释。安玉芬上前,随手抓起几大把地膜使劲抖了抖,确认没有水分后才“放行”。
“这一筐105公斤。”安玉芬称完一筐,就在本上仔细记下。“姓名、重量、时间、村组都明明白白,还要记上手机号,以备检查或者回访。”她说,称重时要仔细检查地膜中有没有树枝、泥沙,如果杂质太多或者湿度太大,就让农户清洗整理干净之后再收。
不远处,蓼泉镇寨子村村民王希红正在焦急等待。他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种了120亩地的辣椒和甜叶菊。“这一皮卡车旧地膜是刚从地里揭起来的。”王希红和记者说,他家地里剩余的旧地膜还能装两车,“得赶紧卖掉,一是新一茬蔬菜要播种,二是旧地膜能换新地膜,减少投入。”
2017年,临泽县开始创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从地膜销售源头入手开展防控,并采取废旧地膜按比例兑换新地膜的方式,调动农民、合作社和种植企业回收积极性,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据介绍,在临泽只能销售、使用厚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新国标厚地膜。这种地膜保温保湿效率高、不易碎片化,更加有助于铺膜机、捡拾机机械化作业,基本不用人再费工夫。
甘肃宏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临泽县回收旧地膜的终点站。“2016年我们就上了废旧地膜回收生产线次更新设备和生产的基本工艺。”公司CEO单承利说,废旧地膜经过分拣、破碎、清洗、造粒、加热之后可以生产成下水道井盖、铝塑板等产品。
按照“有固定场地、有专门人员、有完善制度、有辐射区域、有拉运车辆、有计量设备”等标准,目前,临泽县已建立了24个回收站、47个回收网点,形成了“县有加工公司、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网络体系。根据统计,“十三五”时期,临泽县累计回收废旧地膜8968.61吨、加工废旧地膜8500吨。其中,2020年地膜回收利用率达84.68%,比2016年提高了15.6%。
和王希红一样,沙河镇化音村五社村民张永虎也是种菜大户。“我家自有土地20亩,后来又流转了150亩地,种植西蓝花、娃娃菜和卷心菜。”张永虎说。
过去,让他担忧的事除了地膜无处安放,还有大量尾菜无法处理。“以前,来收菜的只要净菜。剩下的尾菜,带叶子的还能找周边养殖户挖走;其余的只能拉到戈壁滩扔掉,不仅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还增加了种植成本。”张永虎说。
转机出现在2015年。临泽县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成立后,能将尾菜添加秸秆、畜禽粪便之后,经过封闭发酵等流程,制成9类有机肥。从去年开始,这家年产能5万吨的公司全面满产,每年可处理12万吨尾菜,有机肥销售额超1亿元。去年,临泽县处理利用尾菜23.55万吨,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农业废弃物中,除了尾菜,还有秸秆。临泽是玉米制种大县,玉米种子生产面积达24.75万亩。在当地,玉米秸秆首先被用作牛羊等牲畜饲料。“我们有3个青贮窖,每个能放800多吨。通过青贮技术后储存的秸秆,存放时间更长,牛吃了肉质好,更能卖上价。”临泽县兴农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学成说。截至目前,临泽县牛存栏量15.78万头,每年消耗60多万吨青贮玉米秸秆。
更让杨学成欣喜的是,现在牛粪也不再单纯还田,还能卖给菌菇生产企业。在临泽县一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占地9000平方米的24个生产车间,分别用基质或者菌棒种植了双孢菇、口蘑、黑皮鸡枞菌等作物。
“像这个双孢菇车间的基质,就是由秸秆、鸡粪或者牛粪配比而成。一年四季不停生产,可种植6茬。”公司副总经理史自海说,淘汰的基质菌渣能直接还田,也能送到有机肥厂,一吨能卖90元。
秸秆去处更加多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2019年,临泽一吨秸秆价格400元左右;如今已经涨到780元,接近翻倍。
除了肥料化、饲料化、菌料化之外,燃料化也成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个途径。在蓼泉镇新添村,张掖天源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这是我们从山东章丘引进的生物质颗粒机、压块机。”公司CEO曹希银和记者说,玉米秸秆、杂草、树枝等杂物,经过该设备高温物理压制等工序后,便成了生物质燃料。“我们的产品,既易于码放、运输,又卫生、整洁,燃烧过程还不产生一氧化碳,彻底消除中毒风险。”去年,该公司总产值达1300多万元。
据统计,目前临泽县秸秆柴草综合利用率达到85%,当地产生的秸秆、尾菜、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已经基本形成循环农业链条。
用秸秆、尾菜生产的有机肥,能改善土壤板结化、显著恢复地力。但另一方面,因其价格比一般化肥高,一开始,临泽当地的农民使用意愿不强。为调动农民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积极性,自2017年开始,临泽县委每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明确有机肥“买一补二”奖补政策。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临泽连续3年推广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完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面积6.79万亩,带动项目区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购买使用商品有机肥总量达14344吨,累计替代化肥施用量645.1吨。
“长时间施用有机肥之后,化肥用量也会减少,从长久来看也能降低总成本。”临泽县农技中心专业方面技术干部毛森煜表示。采访中,不少农户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施用有机肥的地块,地力和产量均有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临泽县分年度制定下发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鼓励农民及各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精准施肥、改进施肥习惯、有机肥替代等方式,减少化肥使用量。“十三五”时期,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7.7万亩,农用化肥施用总量为27.98万吨。其中,2020年化肥用量由2016年的59733吨减少到了50815吨,肥料利用率由2016年的37.4%提高到了41.46%。
此外,临泽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全县建立玉米、蔬菜、果树等14个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93万亩次。通过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开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手段,全县农药使用量不断减少。2020年全县农药使用量31.16吨,比2016年减少5.37吨。
得益于在整治农村面源污染等方面的努力,今年2月,临泽县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地膜回收率和秸秆转化利用率,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努力实现节约农药20%、节省肥料30%、减少用水40%的目标。”临泽县委书记张学勇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付 文)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非常明显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度的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减少相关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说明,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林草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新产品出售的收益占据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能大大的提升13秒。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