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建材_投资促进

日期: 2024-10-21 作者: 装车发货

  秸秆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富含热能和碳、氮、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最重要的包含秸秆饲料、秸秆还田、秸秆能源、食用菌培养、建筑材料、活性炭和新材料等领域。

  项目以农作物秸秆深加工研发技术、产品开发为主要方向,对秸秆进行原料化综合利用,利用秸秆生产生物基新材料,完全解决项目所在地区每年因农作物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火灾频发难题,打造成为四平地区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农作物秸秆深加工基地。

  随着国家扶持现代农业的力度加大,农作物种植培养面积持续不断的增加,秸秆的数量也在稳步上升。为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加大整治力度,颁布“禁烧令”、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补贴力度、鼓励秸秆资源利用。整体看来,我国秸秆产量巨大,这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市场,也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9.77亿吨,其中稻草为2.2亿吨,麦杆为1.75亿吨;玉米杆为3.4亿吨;棉杆为2100万吨;油料杆为4200万吨;豆类杆为3600万吨;薯类杆为2200万吨。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稻草、麦秆、大豆秆、玉米秆等秸秆废弃物。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会极度影响生态环境,被国家明文禁止。过量秸秆直接还田,其腐烂、分解会产生过多有机酸,会严重损害作物根系,极易引起病虫害暴发。由于国内缺乏秸秆产业化利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且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秸秆综合利用得不到充分发展。如何充分的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据测算:2013年我国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7.12亿吨,2021年我国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7.34亿吨,2022年我国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在7.37亿吨左右。

  近年来中国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处于稳步发展期,2013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量为5.43亿吨,2021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量为6.47亿吨,2022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量在6.62亿吨左右。

  秸秆经过处理能够适用于发电,制备牲畜饲料、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纤维素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饲料使用1.34亿吨;基料化、原料化领域0.13亿吨;食用菌基料0.15亿吨;燃料领域0.62亿吨;还田及其他4.38亿吨。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在这些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支持下,国内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蓬勃发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市场规模为1416亿元,2022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市场规模增长至2065.4亿元。

  秸秆产品回收价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可收集资源种类及丰富程度、下游采购公司数、政策补贴力度、运输便捷程度等要素的影响较为直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秸秆产品回收均价为300元/吨,2022年我国秸秆产品回收均价增长至312元/吨。

  生物基材料指利用谷物、豆科、秸秆、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制造的新型材料和化学品。不同于以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造的传统化工产品,生物基材料具备原料可再生、降低碳排放、节约能源等优势。

  随着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日渐凸显。在“双碳”目标下,生物基材料作为新兴起的产业,能减少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碳排放,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格外的重视。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强绿色低碳材料制造成的绿色建材和生活用品推广力度,全力发展聚有机酸复合材料、椰油酰氨基酸等生物基材料。随着我们国家生物基材料被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环境污染问题将得到一定效果缓解。

  我国为工业大国,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峻,将对消费的人生活品质、身体健康及生产活动产生巨大危害。生物基材料使用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性能丰富、应用领域广泛,行业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随着绿色消费理念不断深入,生物基材料将以其节能环保等优势获得广泛消费者青睐。

  本项目融合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包括植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法、植物秸秆化学成分组成物分离提取技术、木糖水解和结晶木糖精制技术、纤维素为原料开发有关产品技术及羧甲基纤维素生产技术、纤维素和木质素制造人造木材生产技术、次要成分制造快速降解器具生产技术、防治污染和全流程清洁生产技术等。该类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其产业化应用将开启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的新时代。

  2023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发布《关于对拟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公示的通知》,拟在吉林省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和《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平片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平市示范区产业承接布局、产业承接重点、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内容。在产业承接布局上,四平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精细化工产业及以超细针状硅灰石为原料发展的下游新材料产业。在承接产业重点上,化工产业主要承接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及新型建材等产业和氯、氢等产业链项目转移,推动形成以氯碱化工为主的基础化工全产业链。制定战略发展定位,将四平打造成重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特色装备制造基地、绿色转型发展承载区。计划到2025年,100亿级产业集群达到5个以上,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35年,承接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东北地区前列的产业集群,经济总实力进入全省前列,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跃升。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完整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客户服务机制。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快速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40亿吨左右,到2030年达到45亿吨左右。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坚持农用优先,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发挥好秸秆耕地保育和种养结合功能。

  《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以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体废弃物为重点,研发推广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及高的附加价值产品。

  四平作为现代农业大市,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显著,秸秆资源丰富,四平地区每年秸秆产量约600万吨。梨树县是闻名全国的产粮大县,耕地面积达393.8万亩,每年秸秆产量可达225万吨。

  四平市聚焦秸秆全面综合利用,出台了《2022年四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拓展秸秆“五化”利用途径,拓宽秸秆综合利用出口,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398万吨,利用率达到94.66%,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名。全力推进伊通县安基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年产10万立方米水泥秸秆墙板原料化项目、伊通县兴南预制管廊方涵有限公司综合利用秸秆扶贫项目、铁东区盛世秸秆制品科技有限公司原料化项目建设,提高秸秆原料化利用量。根据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秸秆颗粒化项目、秸秆直燃锅炉集中供热等技术路径,加大秸秆燃料化利用量。

  梨树县是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为提高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选择在高家村“梨树模式”研发基地、梨树镇中安堡村养牛基地、白山乡石家堡村食用菌生产基地、霍家店街道岫岩村箭农生物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4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统一竖立“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标牌,示范展示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燃料化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可操作、能落地的秸秆利用模式。

  四平市汇集了科研、工程技术、勘察设计、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各类人才,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工程学院、四平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四平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教育培训、成长体系。

  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所、成人高校2所、职业学校22所,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劳动力资源优势显著,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比来说较低,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梨树县交通四通八达,“京哈”“四梅”“哈大”铁路、“长大”“集双”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主动脉均从县境内通过,设有高速出口6个。全县公路总里程2400余公里,县城距东北交通枢纽四平市仅10公里,距省城长春100公里,距大连港560公里,是辽宁以北东北地区出海最近的县。

  项目年产羧甲基纤维素1万吨,年产结晶木糖3万吨,年产木糖全糖粉1万吨,年产仿木材制成品10万吨,年产可降解器具5万吨。

  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区、办公生活区、仓库区,购置生产、检测、试验设备。

  本项目总投资为6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000万元,流动资金12000万元。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90000万元,利润9000万元,投资回收期9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5%。

  项目建成全部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通过产业链的带动和辐射,成为“以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示范项目,形成全新的“农业秸秆全产业链生态模式”,开创产业致富、科技致富、生态致富的新路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

  吉林四平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工园区(以下简称新开区化工园区)是吉林省政府于2016年12月7日正式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四平市新型工业的重要载体,新开区化工园区位于四平市东北部,距市区10公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后,规划面积4.7419平方公里。园区以四平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链集群。目前化工园区已通过园区认定工作,并在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中全部达到C级水平。